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君子之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
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申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
阅读训练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入乎耳,箸乎心 ②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动静”的古今义有什么不同?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
3.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战则请从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4.本文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了_________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参考答案:
1.①“箸”通“著”,牢记。 ②“曷”通“何”,怎么。
2.古义:举止。今义:①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②(打听或侦察的)情况。
3.A。(A项中的“则”当“只,不过”讲;BCD项中的“则”当“就”讲。)
4.君子之学 小人之学 正反对比
5.只有像君子那样虚心学习,牢记在心,付诸言行,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仅仅四寸而已,(不牢记,不实践)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天镜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芝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玄《逊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孝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姚鼐《刘海峰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刘文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工开物之《稻工》阅读练习及答案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震孟《洞庭游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兵政集训》小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谱》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自知之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非相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强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法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子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克己复礼》《荀子·子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修身》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非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