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兄弟争雁》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元卿寓言故事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加线的词。
①将援引射之 拉 
②宜燔 适宜 
③烹燔半焉 烤 
④已而索雁 找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翻译: 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朝而往,暮而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准备拿弓箭射它。援,拉。
②句意为:(不善飞的)鹅煮(着吃才比较)适宜。宜,适宜。
③句意为: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燔,烤。
④句意为: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索,找。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已而,完了以后。句意: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3)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例句中的“而”表示顺承,不译。
A.表示转折,却。
B.表示修饰,不译。
C.表示顺承,不译。
D.表示修饰,不译。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兄弟二人和社伯。这三个人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因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了机会,最终让这只雁飞走了。

答案:
(1)①拉②适宜③烤④找
(2)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3)C
(4)三个人,他们的观点都不正确,不能因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机会。

【翻译】
  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一射下就煮来吃。” 弟弟表示反对,争着说:“栖息的大雁适合煮着吃,飞鸿的大雁适合烤着吃。” 两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儿。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一半煮食,一半烤食。 等到兄弟两个再次去射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远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天镜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芝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玄《逊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孝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姚鼐《刘海峰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刘文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工开物之《稻工》阅读练习及答案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震孟《洞庭游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兵政集训》小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谱》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