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梵天寺木塔》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钱氏两浙时     (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
   (3)但逐层布板     (      )  (4)人皆其精练     (       )
⒒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⒓ 请用文中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2分)
                                                                               
⒔ 文中哪个词写出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⒕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详略得当,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略写,你能说说这样处理详略的好处吗?(4分)
                                                                              
 
 
 
答案:
 
10. ①统治②派③终了,完毕④通“服”佩服(4分)
11.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2分,有两个实词错不给分)
12.未布瓦,上轻 ;  但逐层布板,便实钉之。 (2分)
13. 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1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2分
14. 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这样便于体现喻皓技艺的高超,交代清楚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一笔带过,略写。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4分)

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
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天镜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芝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玄《逊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孝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姚鼐《刘海峰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刘文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工开物之《稻工》阅读练习及答案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震孟《洞庭游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兵政集训》小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谱》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括《正午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括《雷震》阅读练习及答案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五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殊初仕》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