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荀子《自知之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 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 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天镜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芝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玄《逊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孝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姚鼐《刘海峰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刘文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工开物之《稻工》阅读练习及答案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震孟《洞庭游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兵政集训》小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谱》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非相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子之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强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法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子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克己复礼》《荀子·子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修身》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非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