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李贤《心源亭记》原文及翻译

李贤
原文

    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于是乎记。

(李贤《古穰集·卷三》)

【注】1邓:地名。邓州   2巽隅:东南角    3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译文

    邓州的儒学,在古城的东南角,规格宏大宽敞,大殿的后面叫做“明伦堂”。明伦堂前道路中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官吏在井上建造一个亭子,御史项君题写叫做“心源”。邓州太守崔君说我是本郡人,让我写一篇记。

    呀!美好呀,心源这个名字,这个亭子。源,是井内的泉水,而一定要加上心字,为什么呢?清澈,水的本性。如果整天摇荡,没有不混浊的。虚空灵动不昏庸,心的本性。如果私欲遮蔽了它,没有昏庸的。水被摇荡而混浊,有时静止下来,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显现出来了。心被遮蔽昏庸,有时静止下来,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存在了。太过了,水的清澈混浊,就像人心的昏庸清明。

    清澈与清明,没有不源于静,混浊与昏庸,没有不源于动,然而水的混浊,静止就清澈了,起初不要在中间用力,而心的清明,虽然源于静止,一定需要主敬的功夫,这心的光明德行,是不会迷惑昏昧的。所以说:取得学问的方法没有其他,寻求丧失了的善良之心罢了。

    有人说:项君给这个亭子起名的意思,真是这个吗?我说:不能得知。根据心源的名字而推论心源的这样的道理。然而,项君的意思,虽不可能知道,要点不超出这个道理之外。于是写下这篇记。

相关练习: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及翻译(二)
《天镜园》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博传》原文及翻译
《殷浩作令仆有违其才》原文及翻译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芝阁记》原文及翻译
都穆《游云龙山记》原文及翻译
欧阳玄《逊斋记》原文及翻译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原文及翻译
《孝经》原文及翻译
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原文及翻译
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原文及翻译
《汉武帝下诏求贤》原文及翻译
顾清《吴雪窗爱诗稿序》原文及翻译
丘浚《赠新兴贺知州序》原文及翻译
天工开物之《稻工》原文及翻译
《法汰为王洽所重》原文及翻译
韩元吉《送李秀实序》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