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赵立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àn):穿。 


译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因为勇武被招募成为士兵。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盗匪群起,赵立因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复据险坚守,命令赵立督战,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却越战越勇。徐州刚刚破城时,赵立和金兵巷战,抢夺城门想要逃出,结果被金兵击晕过去。后夜时下了小雨,赵立这时候苏醒。杀了掉了金军守卫,赵立暗中联系乡民想要从新收复徐州。得知金国的军队向北归还,赵立立刻率领残兵在后面追杀,切断金兵的退路,夺得舟船锦帛博数以千计,军队的士气得以振奋。趁机招募乡民,重新夺回了徐州。 
    这时候山东诸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楚州,楚州告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敌。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赵立且战且行,一连七战全胜,最后才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个脸颊都被飞箭射中,不能说话,所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拔出箭簇。皇帝降诏让赵立留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军再次围攻楚州,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房屋,在城下点燃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金军登城,则钩取后投入火中。金军组织干死队通过突击登城,又被杀尽。禁军无奈撤军。五月,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运送辎重,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者,抢夺了辎重。兀术大怒,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断绝楚州的后勤。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盗贼张敌万于期间建筑巢穴,赵立坚决不与他往来,所以楚粮道更加阻塞。刚开始包围的时候,田野里长有野麦,沼泽地里有荸荠可采摘,后来都被吃完了,以至于把树皮磨成屑来吃。 
    赵立派人向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想要派遣张俊(这个人居然位列中兴四将)前去解围,张俊不肯前去。于是任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前往救援楚州。高宗看到了赵立的奏章后,感叹说:“赵立坚守孤城,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没有办法了。”后来又五次让刘光世动兵,刘光世都推辞不行。金军知道外援已经断绝,更加紧的了围困。九月,金军攻东城,赵立登上城楼的台阶观望,被火炮击中了头部,周围的人赶快将他救下。赵立说:“我终不能为国灭贼了。”说完气绝身亡。当时只有37岁。楚州城的大街小巷都被赵立恸哭。金国的人以为赵立诈死,不敢轻举妄动。过了10多天,城池才被攻陷。 
    赵立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家庭遭到过破坏,这次进入楚州只有赵立自己。赵立为人刚烈秉直,没有读过书,但是天性忠义。善于骑射,不喜欢声色财利,所得物品都当作俸禄发放给与士兵。战斗必定身先士卒,如果发现有逃遁的人,就会大声怒喝,提着他的头发,怒斩其首。赵立仇视金人,每次谈到金人都会咬牙切齿,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枭首示众,没来没用割取他们的耳朵用来请功。忠义的名声,远近之人都很倾慕他,金人都不敢说出他的名字。 

相关练习:
《宋史·赵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寅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禾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王随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景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枃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汪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项安世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薛季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谢方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郑獬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若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彭思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晏敦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廖德明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太祖本纪》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尧叟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石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陆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遂传》原文及翻译
《破瓮救友》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与欢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原文及翻译
《宋史·薛向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慎从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苏元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琪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中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敏求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魏杞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柴中行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开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尹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洪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倪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