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梅谱》序原文及翻译

王思任
原文

    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也?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译文

    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

    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

    刘雪湖曾经对人说:“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

    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 

相关练习:
《梅谱》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太傅王文恪公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及翻译(二)
《天镜园》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博传》原文及翻译
《殷浩作令仆有违其才》原文及翻译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芝阁记》原文及翻译
都穆《游云龙山记》原文及翻译
欧阳玄《逊斋记》原文及翻译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原文及翻译
《孝经》原文及翻译
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原文及翻译
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原文及翻译
《汉武帝下诏求贤》原文及翻译
顾清《吴雪窗爱诗稿序》原文及翻译
丘浚《赠新兴贺知州序》原文及翻译
天工开物之《稻工》原文及翻译
《法汰为王洽所重》原文及翻译
韩元吉《送李秀实序》原文及翻译
王思任《游丰乐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