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刘基《书善最堂卷后》原文及翻译

刘基
原文
    武林陈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于人者,将以正己之所学,言可以苟乎哉?

    所谓“善最”者,盖本于东汉东平王①。王之言,天下之格言也,人以是而服膺焉。圣贤之为道,不外是矣。然“善”之云,不过概而言之,求诸实践,必有其方,不可徒云云而已也。

    今夫世俗之人,类以“善”自名也,观其行而不掩道之不明也久矣。夫善未易择也,恭与谄相邻,讦与直相似,小谅贼信,小慧贼智,小刚贼勇,小不忍贼仁,故有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疑似之间,禽跖分焉,可不慎哉?是故择焉而不得其中,道焉而不知其穷,古之人有为之者,杨墨是也。知焉而不能蹈,好焉而不能用,取其名不必其实,古之人有为之者,郭公是也。若人之心,未尝不自谓已能善也,而卒于不善。为善之名,岂易当哉?

    且题匾之设起于何人乎?盘之铭,几杖之书,朝夕警省,淬厉以成其德,非炫外以为观也。今之揭于轩,标于楣,大书以示于人者,其果有志于自警乎?抑将从事于咏歌以为娱也?故屈子曰:“善不由外来,名不可以虚作”也。

[注]①“所谓”句:东汉明帝问东平王,在家什么事最快乐,东平王说:“为善最乐。”

译文

    杭州陈舜中用“善最”命名他的堂室,通过他的朋友富子明请求我的话。立言用来阐明道,而向他人求话的人,将用来匡正自己的学识不足,言可以随便立吗?

  所说“善最”,大概起源于东汉东平王。东平王的话,是天下的格言,世人因此佩服他。圣贤为道,不超过这个原则。但是善,不过概括地说,求之于实践,必定有正确的方法,不可以只是说说而已。

  今天世俗之人,大都以善自我标榜,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能掩盖不明道已经很久了。善不容易选择,恭敬与谄媚相邻,奸斜与正直相似,小诚实迫害诚信,小聪明伤害智慧,小刚强危害勇敢,小不忍有损仁义,所以有不是礼仪的礼仪,不是仁义的仁义,好像和真的之间,是展禽(柳下惠,真君子)和盗跖(大盗)的区分,难道可以不慎重吗?所以选择而不能选择恰当,谈论而不知他们的真义,古代的人有这样做的,是杨墨。知道而不能实践,喜好而不能践行,取其皮毛而不一定得其实,古代的人有这样的,是郭公。至于人心,不曾不自己说能善,而最终不善。为善之名,难道容易担当吗?

    况且题匾的作法(风气)是从何人开始的?古代器物上的铭文,用来从早到晚警醒自己,磨砺自己来成就美德,是不炫耀在外用来看的。今天在房屋门楣标榜悬挂,大书特书来向世人炫耀,真的是有志于自我警醒吗?或是从事于咏歌把它当作娱乐呢?所以屈原说,善不是从身外来的,名不可以虚作。


相关练习:
刘基《书善最堂卷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刘基《孝友堂记》原文及翻译
刘基《饮泉亭记》原文及翻译(二)
《句章野人》原文及翻译
刘基《大勇斋记》原文及翻译
刘基《活水源记》原文及翻译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原文及翻译
刘基《全婴堂序》原文及翻译
刘基《诸暨州重修州学记》原文及翻译
刘基《故鄞县尹许君遗爱碑铭》原文及翻译
刘基《苏平仲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刘基《裕轩记》原文及翻译
《窃糟》原文及翻译
刘基《计战》原文及翻译
《照玄上人诗集序》原文及翻译
刘基《照玄上人诗集序》原文及翻译
《尚节亭记》原文及翻译
《饮泉亭记》原文及翻译
郁离子之《泗滨美石》原文及翻译
刘基《使贪》原文及翻译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
郁离子之《噬狗》原文及翻译
郁离子之《郤恶奔秦》原文及翻译
郁离子之《乌蜂》原文及翻译
《苦斋记》原文和翻译
《卖柑者言》原文和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