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成语词典
成语文章 | 看图猜成语
本来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近义词:庐山真面目、真相大白
反义词:涂脂抹粉、乔装打扮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解释: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处: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例子: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谒后语:
谜语:化装之前
成语故事:本来面目 

行者是唐宋时代佛家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如行者孙悟空、行者武松等。 

禅宗五祖弘忍和尚把衣钵传给惠能后,让他渡江南去。 

几天后,众和尚才知道祖师的衣钵已经让惠能得了,几百人来追。有一个叫惠明的和尚,出家前是个四品将军,两个月后抢在众人前追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物只是表示信物而已,难道可以力争吗?”自己躲了起来。 

惠明赶到了,想拿衣钵却拿不动,呼喊道:“行者(唐宋时代佛教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行者!我是为法来的,不是为衣来的! 

惠能走出来,坐在大石头上。惠明行礼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可以放弃所有的私心杂念,我说给你。”良久,惠能说:“不想好事,也不想坏事,真能这样的话,剩下的那不就是真正的你自己了吗?(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自《六祖坛经•行由品》) 

  
  
相关成语
案剑瞋目
拔本塞原
本乡本土
比目连枝
变本加厉
瞋目扼腕
不识庐山真面目
瞠目而视
瞠目结舌
怵目惊心
触目皆是
触目惊心
瞪目结舌
敦本务实
刿目怵心
极目远望
贱目贵耳
进本退末
抉目吴门
捐本逐末
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离本趣末
枯本竭源
赁耳佣目
令人瞩目
庐山面目
满目凄凉
眉语目笑
目别汇分
目不见睫
目不忍睹
    
    

   版权所有 成语词典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