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不怪
拼音:jiàn  guài  bù  guài
近义词:以怪为常、见怪未怪、司空见惯
反义词:大惊小怪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状语;形容遇事沉着
解释:指遇见怪异现象而不自惊异
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例子:“~,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见怪不怪 
宋朝文学家洪迈写了个《姜七家猪》的故事: 
有个叫姜七的人,以开旅店为生。 
这年春天,姜七常常听到自家后院有隐隐的哭声,很悲伤。开门去看却什么也没有。 
一天,有五位贩运药材的商人投宿在他家。夜深人静,五个人都听到悲悲切切的哭声,他们循着哭声来到后院猪圈旁。原来是一头老母猪在哭泣,不由喝斥:“畜生,为什么在这里作怪?”那母猪竟然说起人话来:“我本是姜七的亲母……”客商大为吃惊,那母猪继续说:“我生前以养猪为业,等生了小猪就卖掉,一年要卖几百头,以此发了家。死后受罚投生为猪,现在后悔莫及……” 
第二天,客商将昨晚的事告诉了姜七,劝他好好奉养那头猪。不想姜七却恼怒起来:“怎么能相信畜生的话,几个月前我就察觉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何必大惊小怪?”客商再三相劝,姜七不听,最后还吵起来了,双方不欢而散。 
几天后,姜七病了。他疑心是那母猪作怪,干脆叫人把那头母猪捆去,杀了卖钱。 
从此姜七一病不起,死前,发出一阵阵惨叫,象杀猪一样。 
成语“见怪不怪”是说看见奇怪的事情,要冷静,不要大惊小怪的。 
  
  
相关成语
    
 
    
  
  
   版权所有 成语词典   浙ICP备05019169号